大眾網
海青平
網絡文明是伴隨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而產生的一種文明形式,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對當下的中國而言,網絡文明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在網絡空間的生動呈現,網絡文明建設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任務和關鍵保障。
2024年3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5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92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7.5%。當前,正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致力于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中國已擁有近11億網民。如何立足新時代網絡文明建設實踐,在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中推進網絡文明建設,提出了新的時代之問,形成了新的時代課題。
近日,第四屆山東網絡文明周正式啟動,啟動儀式上,發布了2024年上半年山東省網絡辟謠典型案例、2024年山東省網絡文明國際交流互鑒城市典型案例、2024年山東省網絡公益行動優秀網絡公益項目等內容,揭曉了2023年度山東雙百正能量網絡精品名單、“好網民·在山東”主題活動優秀故事獲獎名單。四年來,山東圍繞“網絡同心文明同行”,積極組織知識競賽、“云”傳遞、公益直播、網絡素養教育“六進”以及立德樹人網絡文明和網絡道德宣講等活動,有效引導廣大人民群眾踐行網絡文明規范,提升網絡文明素養,有力推動了山東省網絡文明建設工作走深走實,更為如何推進網絡文明建設做出了高分的“山東答卷”。
這份“山東卷”為何答得好?
一是把以人民群眾作為網絡文明建設的出發點,始終堅持了以人民群眾為建設主體的網絡文明建設導向,堅持網絡文明建設依靠人民、網絡文明建設為了人民,通過不斷深化線下和線上網絡文明建設實踐,以網絡文明建設新畫卷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為網絡文明建設的落腳點,將“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網絡文明建設工作的根本標準,有效地利用網絡聽民意、聚民智、察民情、解民憂,不斷豐富網絡文明建設的時代內涵與實踐形式,把網絡空間塑造成為凝心聚力、引領風尚、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幸福的新空間。
三是以網民網絡素養提升為關鍵點,網民網絡素養是網絡精神文明建設的關鍵環節,在新時代背景下,文明周活動適應了現代網絡技術的發展應用和網民思想行為的變化特征,以網民網絡信息辨識加工能力提高、網民數字交往能力提升,以網絡知識傳授、網絡道德養成和法律教育、思想和價值觀引領等為內容進行網民網絡素養培育。
四是以網絡制度體系和網絡法律體系宣教為發力點,不斷推進網絡制度規范文明的宣傳,以榜樣的力量帶動網民合法上網、守法上網,以億萬網民的合力,協同創建健康、有序、安全、活力、綠色的網絡空間文明。
責編:王熠
審核:周傳金
責編:周傳金